多晶硅原材料成本困扰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

2007年09月29日 0:0 465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光伏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多晶硅原材料成本主导着国内光伏市场的发展,国内光伏产业尚未启动的主要原因在于高价多晶硅原材料控制着光伏电池发展方向。
        据华夏时报9月29日报道,“市场落后于产业,技术落后于产业,现状不容乐观。”9月18日,在被誉为太阳能领域“奥运会”的世界太阳能大会上,众多专家对光伏产业的未来表示担忧。
        随着中国将能源政策的重点向节约和环保型能源的转变,光伏产业在阳光政策与经济利益的双轮驱动下持续高速增长。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各种光伏企业近500家,规模型企业有20余家。2005年12月,太阳能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IPO首日即大涨41.3%,从此揭开了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大幕。截至2007年7月,已有10家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平均单笔IPO融资1.977亿美元。
        但在光伏产业风光背后,依然有不少产业研究专家发出市场落后于产业、技术落后于产业、现状不容乐观的警世之声。不少高科技产业人士提出异议:光伏产业链上技术含量有限的环节在中国的发展是“大放异彩”,而真正有技术难度的,如多晶硅原材料大规模产业化举步维艰,保证产品品质的大规模自动化设备主要是进口。他们认为不少中国光伏企业的运营模式近似代工,其利润主要来自低人工成本及产能最大化,有的甚至造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这与绿色产业的本质并不相符。
        根据里昂证券亚洲公司(CLSA)估计,2005-2010年间,全球光伏产业的平均税前利润率约为20%-25%,其中多晶硅原料的税前利润率约为35%-50%,远高于硅片、电池片及组件等中下游环节的税前利润率(10%-15%)。
        目前国内主要光伏发电企业以涉及下游环节电池片以及电池组件为主,仅有峨嵋半导体材料厂和洛阳单晶硅有限公司能少量供应高纯多晶硅原料(两家企业产能不足200吨,2004年实际量产多晶硅不到60吨),约97%的多晶硅原料依赖进口。
        据权威光伏杂志《PHOTON International》资料显示,由于多晶硅原材料大规模国产化的技术有待突破,大部分中国光伏企业利润不到10%。而全球第三大高纯硅加工公司瓦克化学2006年的多晶硅销售额增加13%,其利润大涨31%。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光伏产业并没有表象那么风光,如果不抓住时机改变,现在的繁荣在今后看来不过是场浮华。
        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指出,国内市场不明朗是困扰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市场尚未启动的主要原因在于高价多晶硅原材料控制着光伏电池发展方向,多晶硅原材料成本主导着这个市场的发展。目前排除市场供需因素,国外主流1瓦晶体硅电池系统造价可低至2美元。可是基于中国目前每公斤耗电220-300千瓦时(国外多晶硅原材料主流技术耗电在120-200千瓦时/公斤)的多晶硅,中国太阳能电池很难在全球范围维持自己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dhaniscuber.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