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 悄然反思全产业链模式
2010年04月28日 9:49 3647次浏览 来源: 慧聪电气网 分类: 光伏 作者: 赵凤杰
2010年中国光伏产业在迎来了“小阳春”后,正悄然开始反思全产业链模式。事实上,对于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电池组件、应用系统在内的5个产业链环节,中国光伏业界都存在着“一体化”与“专业化”两种商业路径。后者以尚德为代表,坚守产业链的一环,认为“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而前者则以英利为代表,信奉全产业链模式能够带来成本的最低化。同时,赛维LDK、天合光能、CSI阿特斯等光伏企业也同时在产业链上有不同程度的延伸。
为什么企业无比热衷垂直的产业链?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曾这样公开表示,“谁能做到低成本,谁就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310368)。低成本来自于技术、生产效率、管理等各方面,垂直一体化战略是低成本的必然要求”。事实上,任何产业都有“一体化”与“专业化”的差别,而企业也面临着在这两方面的选择。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执行秘书长王月海认为,市场分工和全产业链各有各的好处。“但是从产业发展的成熟化来讲,分工是趋势,比如说德国,但是在中国,产业发展状况比较复杂。”他意味深长地说。
目前,各光伏企业纷纷在打通产业链上发力,以期获得更多的利润。随着去年四季度以来全球光伏应用市场逐渐复苏,国内光伏产业也开始欣欣向荣。但由于过去几年产能扩张严重,光伏下游组件价格连续下挫。相比之下,由于产能不足,中游的硅片价格近期却意外上涨。
从光伏的产业链来看,光伏下游进入门槛相比较低,林洋新能源技术总监马跃称,下游组件的生产相对比较容易,而中游拉晶切片的投资高于下游,“整体风险也比下游高”。“我们是一个垂直整合的企业,从多晶硅碇至组件,还有光伏系统设计与安装,但我们的投资一般是从组件开始向上延伸。”马跃称出于风险与收益的考虑,林洋新能源一般是先扩产下游再扩产中游,“同类型企业基本都是这样的”。
台湾著名电子专业信息提供商《DIGITIMES》称,2010年太阳光伏产业复苏后,两岸诸多光伏晶片厂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从而引发扩产热潮,使得中游设备商面临交不出货的压力,交货期从正常的3个月,延长至今4-5个月。
据世界第三大硅片制造商浙江昱辉近期发布的四季报称,2010年初期光伏市场需求旺盛,预计上半年仍将保持旺盛需求。报告披露,目前多晶硅价格保持稳定,硅片现货报价则出现上涨。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几年国内光伏产业的投资大量集中于下游领域,以致于组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战也最为严重。相对而言,硅片产能却是不足的。“但如今,国内又出现新一轮的硅片扩产潮,这同样很不理性。”上述人士告诫说,“硅片企业要防止重蹈组件企业的覆辙”。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dhaniscuber.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