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打造中国“钒谷”

2010年08月05日 17:20 589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钛资讯

  从“铁匠铺”到国家钒钛产业基地   承德打造中国“钒谷”
  燕赵都市报讯(记者陈宝云 通讯员梁世芳 宫靖宇)“我厂现在年消化钒渣20万吨,生产五氧化二钒等钒制品1.6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0%。”在河北钢铁集团承钢公司钒制品厂,副厂长董增宏介绍,集团投资8亿元建设的新厂,整套提钒工艺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预计“十二五”末,年可消化80万吨钒渣,生产7.3万吨钒制品,成为世界最大的钒制品生产企业。
  曾因冶金产品结构单一而被称为“铁匠铺”的承德钢铁业,按照“以钒带钢、以需定产、调优存量、扩大增量”的思路,加快转型升级,走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钒钛钢铁由量的扩张向质的跨越转变。目前,承德钒钛产业基地已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钒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不做钢铁的附庸品
  承德境内已探明钒钛铁矿资源近百亿吨,钒储量占我国探明总储量的40%,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钒钛资源基地。但长期以来,承德钒钛一直被看作钢铁的附庸品,其作为稀缺战略资源的价值远未得到体现。
  为最大限度开发钒资源价值,承德市把发展高效提钒技术、拓展钒产品应用领域、延长钒产品产业链作为重点,对钒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政府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设立钒钛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带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少于3亿元,加大钒钛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同时,围绕制约钒钛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环节,开展重点攻关和联合攻关,实现钒钛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延伸。
  目前,承德已有钒钛生产企业1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家,从业人员33210人,初步形成了以氧化钒、50钒铁、80钒铁、微钒合金等系列制品为主的产品体系,培育了以承钢公司钒制品厂、万利通集团等为骨干的企业。钒钛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钒钛产业已成为承德市工业发展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破解技术难题
  “没有像样的钒产品,仅仅把人参当萝卜卖,对不起后代子孙。必须发展钒钛高端产品。”万利通集团董事长张建勇说,我们将目光瞄准全钒液流电池项目,产品可广泛应用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电网调峰、军用蓄电等领域,是新能源技术的新产品。
  可是,全钒液流电池主要由钒电解液、质子膜、复合双极板、电堆、铸塑模块等五部分组成,核心技术均在国外,材料价格贵得离谱。以杜邦公司生产的质子膜为例,每平方米要8000多元人民币。万利通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没有科研人员,就高薪聘请;缺乏技术,就一方面依托科研院所自主研发,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努力,该公司同全钒液流电池的发明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玛瑞亚教授取得联系;并与国家“863计划”10万千瓦级全钒液流电池课题承担单位之一的清华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开始了钒电池产业化研究。目前,万利通集团建成了国内最大、最先进的高纯钒电解液生产线,取得了国家专利,年产全钒电解液3600立方米。质子膜技术也被攻克,成本降至每平方米几百元。
  总投资5.56亿元的万利通集团钒电池项目分三期进行。该项目将整合承德市的钒钛资源优势,推动钒产业链延伸及电池技术升级。今年11月,该公司单堆10千瓦的钒电池中试车间将投入运行,成为国内第一家规模化生产钒电池的企业。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为满足产业集群的共性需求,推动钒钛产业可持续发展,承德市大力加强钒钛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以承钢技术中心现有条件为基础,联合全市钒钛主要生产企业,吸引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燕山大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河北理工大学等外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组建钒钛产业工程技术中心,争取在2012年进入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行列。在万利通集团建设“中国储能技术研发中心”,并争取利用2至3年时间,建成国家级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设立钒化工或钒冶金专业,为钒钛生产企业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承德市政府牵头组织,财政或承钢等大型企业出资,委托国内高校钒钛或相近专业每年为承德培养一批钒钛技术人员。
  围绕钒钛深加工产品开发和提高钒钛的回收率,承德市还实施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产业创新项目。钒电池项目所在的承德市双滦区,以钒电池项目为核心、以钒钛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吸引其它高科技项目和研发机构入驻园区,延长钒产业链条,力争建设“中国储能技术研发基地”和“中国最大的储能电池生产基地”,打造中国“钒谷”。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dhaniscuber.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