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佑:奇石是天人合一的结晶

2012年01月17日 11:15 306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矿石

李祖佑的艺术之家

 李祖佑的艺术之家


  1990年4月28日,李祖佑在军事博物馆举办了奇石艺术展,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首次个人奇石艺术展。“‘奇石’珍品首次登上了大雅之堂”,那一天的《人民日报》这样报道。追忆当初的盛况,李祖佑至今仍有豪迈写在脸上:“我是第一个将奇石作为艺术品推向艺术殿堂的人,奇石走进了国家一级博物馆。”李祖佑说,当时来参观的人数高达十几万人,参与报道的主流媒体有28家,英国《泰晤士报》称这次奇石艺术展“唤醒了中国的石文化”,日本《富士日报》则称其“开创了文艺新途径”。
  李祖佑将奇石分为造型石、画面石、文字石、矿物石晶体等种类,并将奇石与书画艺术结合在一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进行展示。李祖佑认为,奇石是天人合一的结晶,所谓“天赋奇石,人赋妙意”,赏石需要的是悟性,“玩石头是最自由的”。李祖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柳州一奇石爱好者,在市场上发现了一枚文字石,上书一“官”字,于是如获至宝,欣然买下。然而,回家后,却发现这“官”字上的一点是染上的。他非常气愤,拿着石头到市场要求退货。这场景被一位旁观者看在眼里,立马掏钱解了围。后来,这个人将石头命名为《差一点为官》,诙谐、幽默,又寄寓着深意。有文化、有新意,赏石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事,你有多深,石有多深。
  奇石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门类,更是奥秘无穷、难以言喻的艺术品。在奇石展出的过程中最令李祖佑感动的是,他的石头得到了众多艺术家的高度认同与赞赏。展览期间,李铎、吴作人、吴冠中、启功等著名艺术家都来到了军博进行参观,“艺术家们对奇石有着特别的审美敏感,参观之后,他们都非常激动,纷纷以书画留念的形式,表达自己初识奇石的兴奋之情”。当时的中国画院院长邵宇观后主动要求题词留念,“当时我没有什么准备,没有大笔大纸,有人建议他回去再写。他说,‘不行,回去情绪就不对了。不要紧,写字不怕拼’,就把两张纸拼在一起,给我留下了‘自然造化天铸成’的评语”。已故著名导演凌子风,看罢石展,在展厅里挥笔写道:“天造也,祖佑先生真艺术家也。”李祖佑谦逊地对凌子风说:“我是搞自然科学的,不敢称艺术家。”凌子风说:“不,你的奇石艺术满足了我梦寐以求却又说不出口的一种艺术形式。”无独有偶,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也说,“这些奇石仿佛是我在梦里见过的。”书法家谭右铭留下了这样的题词:“中国首次奇石展览是收藏者李祖佑同志三十余年辛勤积累的结晶。展品千奇百怪、鬼斧神工,艺术感染力远非能工巧匠所能及,天工造化,叹为观止。”这些最懂艺术的人对奇石艺术的高度肯定,让李祖佑深感欣慰。
  究竟什么是奇石艺术?李祖佑收藏的一百余幅艺术家们观看了奇石展后留下的感悟与题词似乎告诉了我们答案。奇石,不仅是稀少罕见、有观赏性的石头,更是一门艺术,一种天人合一的艺术,一种能引起人感悟与共鸣,又常常难于言喻的、奥秘无穷的艺术。书法家王一宾先生有诗一首:“奇石藏钟秀,天工造化成。心有灵犀者,一点艺无穷。”令李祖佑颇为会心,李祖佑将它裱挂在自家墙上,这里面也能体现出他对奇石艺术的理解。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dhaniscuber.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