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酒器奇怪立柱是为劝人节饮么?
2013年06月07日 10:7 533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铜器
以古代酒爵为基形·铜陵城市雕塑“起舞”
商代晚期父辛爵
铜板折纸 文创产品:青铜酒器爵
商周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酒器,考古学家将其分为24类。其中许多酒器口沿上竖立着两枚小立柱,这些立柱是做什么用的?这一疑问引起了考古学者的不同猜测。
爵、斝多带有立柱
带有立柱最为常见的酒器主要有爵、斝两类。爵是夏商周时期最为常见的饮酒器和礼器,它以圆腹为主,也有个别方腹,腹下有3个锥状长足,口沿的前端有便于倒酒的流槽,后端有尖尾,立柱即在流与口之间。立柱大多短小且呈“伞”形,有少量上部帽端为鸟兽形状,以双柱最为常见,也有部分单柱爵,单柱大多立在流槽处,也有少量出现在尾端。青铜爵上的立柱非常普遍,被誉为“商周青铜爵之冠”的父辛爵,其上即有一对伞形的立柱,并且,“爵”在甲骨文与金文中,上部均有伞形或十字形符号作为立柱的象征,十分醒目。
斝为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可能为温酒之用,也被用作礼器,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三足,十分珍贵。斝为圆口,腹宽,多为直筒状或鼓腹状,底为平底或圆底,侧壁有一鋬(耳),下部三足或四足。与爵相似,口沿有一枚或两枚立柱,柱有蘑菇形、鸟形等不同形式。“斝”的立柱在甲骨文与金文中也有体现,甚至在现代汉字中也可看到“斝”字上部的两“口”,即是由立柱演变而来。
对于现代人的饮酒习惯而言,小小的立柱显得如此“多余”,但它却在近千年的漫长历史中长期存在,是由于它在古人饮酒的过程中起到难以取代的作用?还是具有商周时期独特的文化蕴涵?考古学者为此进行了长期的讨论。
劝人节饮?
早期考古学者认为设置立柱能够劝人节制饮酒。由于立柱大多设置于体型较小、方便拿放的容器上,这些容器很可能在古人饮酒时起到酒杯、酒盏的作用。当饮酒人仰首倾爵之时,两枚立柱便会顶在鼻子两翼,进而提醒饮酒人浅尝辄止,切不可贪杯失态。
这一假设听上去合情合理,然而,不少学者也提出异议。譬如,从爵、斝等器物造型的发展来看,早期的立柱较为短小,甚至只是两枚小小的钉帽,而流口却很长,在饮酒时立柱无法碰到鼻翼,难以起到阻碍倾杯饮酒的作用。并且,商代人以豪饮著称,讲究“卒爵”,即现在所谓的“干杯”,杯中剩酒是失礼的。因此立柱是否起到劝人节制饮酒的作用有待商榷。
滤酒之用?
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曾提出,爵柱可能是用来固定过滤网的。因为夏商周时期的酒并非后世所用的清澈的蒸馏酒,而是酿后连糟混置的黄酒,用于祭祀时,还须将捣碎的香草添入后煮汁。因而酒体浑浊,在饮用或祭祀之时需要过滤,把残留的酒糟和植物渣滓分离出来。因此,在饮酒的爵、斝之上放置滤网,以立柱固定,以便在饮酒的同时过滤渣滓。台湾学者傅晔还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并且,研究者指出,这种精致的饮酒方法是王公贵族一种很好的消遣,别富情趣,如同后人煮茶品茗一般。
该主张的提出也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较为有力的观点认为,目前尚未发现大小、精美度可与爵、斝相配的青铜杯具,而如此精致的饮酒方式自然不能以劣质的陶杯相配,因此该观点依旧难以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更多内容请见下页)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dhaniscuber.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