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如何防止河北“未受益先受害”

2014年05月09日 9:33 155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5月初,“京城企业大迁徙”的清单,日益清晰。但其中一项“污染企业集中迁往冀中南”,近日遭遇质疑。
  5月4日,有媒体报道,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王昌表示,北京市经信委去年年底提出锻铸造、家具两个整体退出行业向河北转移。经过共同研究确定,邯郸成安县、鸡泽县承接北京锻铸造产业转移,石家庄行唐县承接北京家具产业转移。
  铸造、家具行业均是排放粉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于油漆——记者注)等大气污染物的“大户”。
  “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可能对河北造成的地缘损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新业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是先解决北京的问题,还是解决河北的问题?
  在媒体报道的北京迁出企业中,锻铸造企业有282家,规模以上家具企业有83家。
  在郑新业看来,过去的京冀合作,多是“以解决北京问题为出发点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北京对周边省市地区产业的带动和辐射考虑还不足,由此,也产生了环境污染产业结构重、京冀地区发展差异大等问题。”
  郑新业将一体化进程中的北京和河北比作水和油:“它们要怎样融合?是先解决北京的问题,还是先解决河北的问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国平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主要是各地的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而河北的具体问题就是:“加速向加工型和服务型产业的转型,去重工业化。”
  李国平认为,河北“产业结构偏单一,重工业多”。在制造钢铁、水泥的过程中,河北的工业与北京高速发展的高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关系并不密切。
  因而,河北就有了一条“无法突围的重工业产业链”。
  “河北的重工业做得过大,已经盖过了别的产业,所以产业链就很短。这样也不利于河北和天津的对接。”这名多年致力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专家说。
  目前,河北公布的计划是,作为京津水源地的张家口、承德地区侧重于对接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地区特别是曹妃甸和渤海新区,侧重于承接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廊坊、保定地区侧重于承接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冀中南地区侧重于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制造环节和一般制造业的整体转移。
  其中,重污染产业的接收出现在5个城市和冀中南地区未来布局中。只有张家口、承德不侧重接收重污染产业。
  因此,在河北尚未“调头”的现阶段,李国平认为,北京“占地较大、有污染、效率不高”的产业向河北转移是“按照市场的规律”,“还是以经济职能为主导的”。
  “因为北京的城市发展已经到了后工业化阶段,正在向更高发展。需要加快产业转型,以创造更多的单位土地附加值。”李国平说。
  房价先行会制约河北发展
  在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中,多名学者谈及一个问题:“北京会有多大的本钱和能力去帮助河北”。
  郑新业指出,北京的优势在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传媒等方面,而这些领域的聚集现状“很难打破”。
  因此,他提出忧虑:“河北可能还没享受到好处,先遭受地缘损害。很有必要防止河北人未受其益,先受其害。”
  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看来,河北地区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挑战。
  此前,河北保定、廊坊等城市都曾提出“承接首都功能的副中心城市”的说法,一度造成上述城市房价上涨。保定一些楼盘涨幅达20%,个别楼盘甚至涨幅过半。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明确对中国青年报记者指出:“河北房价的上涨不是一个好现象”。
  他认为,房价先行反而会制约河北的发展。“工作机会是决定一个地区房价的最根本因素之一,保定等城市目前并不具备‘工作机会猛增’这一条件。”
  冯奎也认为,北京的行政功能不可能很快地疏解到保定等城市。“当河北诸城市提出这样一个‘副中心’定位时,就使自己面临着与北京市和其周边地区的竞争。这样不利于这些二线城市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时,保定提出要打造一个200万人口的城市。目前,保定已经把建设5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列入规划中。冯奎表示:“保定在短时间内不具备这样的人口吸纳能力。”
  如果房价、城市规划大大超出实际情况,就可能出现“空城”、“鬼城”现象。他举例,河北已经有部分城市,“比如秦皇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城”现象。
  京津冀一体化,要“做好加减法”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加减法?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2013年人口数据和天津市、河北省统计局2012年人口数据,这个庞大的“一体化”计划涉及超过1亿人口。但目前它还没有出台具体实施细则。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制度安排可以先行,起到引领作用”。
  她认为,现在的规划制度是“以城市为核心的”,这就容易在过程中出现地区利益不一致、规划也不一致的局面。
  “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这场复杂的博弈中,需要解决区域规划由什么部门来制订、由谁来通过、出现了争端怎么解决等问题。”王敬波说。
  “京津冀一体化不能以GDP为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布也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
  因此,李布呼吁,京津冀一体化的产业规划,也必须有国家层面的设计,使产业在这三个地区有一个合理的分工和布局。
  盘古智库学术会秘书长管清友建议,可以考虑仿照西部大开发的模式在改革办或发改委成立一个办公室,协调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政府需要严把环境关,在环境保护的区域联防联控里起决定性作用。”
  保定等城市房市的“由热到冷”,一时尴尬,也展现了京津冀一体化刚迈开脚步的“阵痛”。
  郑新业认为,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创造条件,缩小京津冀地区在教育、医疗等资源方面的差距,“帮助河北省渡过冲击,帮助其治理环境,保障就业”。这位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战略专家,对“尴尬”中的河北城市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发展思路不能急于求成。“采取堆砌资源的方式是行不通的。不能把土地等资源都用在一个假定的‘副中心’上。否则,一体化给中小城市带来的红利,很难得到落实”。
  第二,要树立特色中小城市发展的定位。“可以依靠特色在特大城市周边获得发展。比方说河北崇礼有滑雪的特色,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
  第三,改善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为小城市的特色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第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尤其是小微型产业”。“小微企业就像是毛细血管,培养成功,城市发展才能形成持久的活力”。
  专家也寄望于“让市场的归市场”。
  王敬波建言,也应通过市场来促进一体化融合,“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让京津冀一体化成为在市场的基础上、自由自愿、互利互惠的原则下选择的结果”。
  “这远比以行政命令、强制性安排的方式,效力更高、各方获益的可能性很大。”王敬波最后说。

责任编辑: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dhaniscuber.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