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筹建首个全国性 金融资产受益权交易中心

2014年06月14日 8:46 178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受益权资产转让平台的争夺战,将迎来“国家队”入场。
  记者从一位接近新华社总社的消息人士处获悉,新华社旗下新华(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有限公司已在北京筹建一家全国性金融资产受益权交易平台,由新华社旗下国有控股企业新华汇金金融资产受益权交易中心(下称“新华汇金”)运营。
  “2011年,新华社通过与黑龙江国资合资成立大庆石油资讯中心的形式,拿到了资产类交易所牌照,目前已在布局大宗商品、产权、金融受益权三个资产交易、转让平台。”该消息人士称。
  这一金融受益权资产转让平台除了主打投资者之间的信托受益权、私募、理财产品转让以外,另一个业务重点为金融机构、企业等机构之间的资产交易。
  目前包括华宝信托在内的多家信托公司已在自建受益权转让平台,上海浦东登记中心、北京金融交易所也在尝试信托受益权资产转让交易,但截至目前尚未有一家国字头平台。
  据上述消息人士透露,新华社为弥补非主营金融业务的短板,新华汇金此次专门与几家资产管理公司(AMC)沟通合作事项,后者或将负责平台上线受益权产品审查、风险控制。
  “国字头”受益权转让平台
  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国内信托行业规模已达11.73万亿,但除了少量证券投资类产品可中途赎回外,信托产品严重缺乏流动性,缺少转让、退出机制。
  由于转让需求增大,目前不少信托公司已开始自建二级市场,甚至部分第三方理财公司也有信托流转服务,但大量的自建平台多为信息发布和中介服务。
  “信托产品非标准化,定价难度较大,单纯依靠投资者之间互相沟通效率很低。一些信托公司也在尝试充当做市商,双边报价,但仅针对内部客户,受众群太小,成交量也不大。”一家信托公司上海地区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除了信托公司,地方政府也跃跃欲试。2014年初,深圳发布金改文件,首次提出要“探索建立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上海2009年就在浦东筹建了信托登记中心,但登记进展寥寥。
  “地方版信托受益权转让平台推进较难,除了信托登记制度不全外,另一个原因是信托公司缺乏上报数据的动力。”上述信托公司上海负责人称,若真正从事个人与个人间受益权交易,地方转让平台在线下转让手续办理、业务拓展方面也不具备条件。
  据记者了解,去年银监会也已就启动全国性信托产品登记系统展开调研,不少市场人士认为银监会或在为牵头成立全国性信托受益权转让平台做准备。
  但目前来看,银监会并没有表示要自身牵头组建信托流转平台,这也推快了新华汇金筹建的步伐。工商资料显示,新华汇金成立于2013年9月。在成立前后,新华汇金就已与几家国字头的信托公司洽谈合作。
  在合作方面,除了信托受益权转让,新华汇金还表示可为信托公司提供信托销售渠道,也可以为投资者办理质押回购业务。
  在上述信托公司上海负责人看来,由于目前银监会锁紧了第三方理财机构代销信托渠道,多数信托公司自身并不具备强大销售能力,这些业务将提升平台吸引力。“但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平台自身需要强大风控能力,不然风险也不可估量。”
  记者获悉,对于首批国字头信托公司,其也要对风险进行部分兜底;此外新华汇金还专门找来了几家AMC沟通战略合作,风险控制或将全权委托于后者。
  新华社金融版图初现
  新华汇金的目标远不止信托资产受益权,在信托受益权业务开展后,上述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还将延伸至资产证券化、私募股权、资管计划等产品。
  “除了个人之间、机构与个人之间的资产销售、转让,这个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未来真正上量的业务可能是机构之间的资产交易。”上述消息人士称。
  目前,银监会和央行已出台多份文件,控制银行与非银机构之间的非标准化资产的通道,如果金融资产交易所能够设计一种模式,符合监管层要求,那么金融机构投资非标资产的需求将通过这一途径得到满足。
  上述消息人士表示,新华汇金具有国家控股背景,因此一旦新华汇金的模式符合监管层对非标投资的要求,金融机构将更趋向于在这类平台上进行交易。
  记者还了解到,经过数月筹备,新华社旗下新华产权交易所、新华商品交易所于6月11日入驻上海自贸区。新华产权交易所、新华商品交易所2013年年底刚通过国家部际联席会议审批。其中,新华产权交易所主要为各类产权、公共资源非上市公司股权托管等市场;新华商品交易所主要为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农产品(000061,股吧)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除了在资产交易所上拿了“全牌照”,在几个月前,新华社也收获了一张支付牌照,成立了新华通软件开发(北京)有限公司,主营移动支付、电子商务、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等。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dhaniscuber.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