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建筑业的走势

2014年12月15日 9:20 385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建设工程   作者:

  2014年中国总体上反映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特别是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季度末完成357787亿元,与去年同比名义增长16.1%,增速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4.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的投资持续下滑,使房地产的新开工面积也明显地增速下滑。反映到建筑行业是项目资金紧张,跨年度工程减少。于是对2015年的建筑业走势,引起了业内同行的高度关注。
  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个人的一些浅见,请同行们指正。
  一、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对建筑业的影响来分析
  李克强总理认为,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宏观调控经济有两种选择,一是短期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比如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货币投放;二是通过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权衡利弊,采取了第二种选择。因为第二种选择既利当前,又惠长远,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增长、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新华网2014年7月23日报道,李克强总理7月16日再度邀请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座谈。讲话中强调,中国经济发展的“合理区间”上限是防通胀,CPI控制在3.5%左右,下限是GDP增长7.5%。李总理解释7.5%的指标是依照“保就业”的要求测算的(中国经济增速的底线是7%,这是确保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最低增速)。
  根据专家最新推算,经济增长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新增加就业岗位120万~150万人。这几年全社会就业的压力都比较大,2012年大中专应届毕业生699万人,2013年732万人,加上部队复员转业军人,和大批进城务工农民,每年必须拿出1000万个就业岗位,处理不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2012年经济增长7.8%,新增就业1266万人,2013年与上年GDP同比增长7.7%。由于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新增就业岗位1310万人。2014年要保住经济增长7.5%任务艰巨,这是因为俗称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和进出口“两匹马”的力道都较弱。到2014年10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3118亿元,同比增长12%,2014年1~10月份出口19038亿美元,同比增长6.14%;进口16267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6%,如果四季度投资再不加大力度,今年的GDP增长7.5%的指标,就恐难实现。
  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加大投资和有没有钱投资?关于能不能投资,是因为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中国投资过量的担心。《参考消息》2013年7月24日一篇报道用数据说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2012年中国建筑总价值35.45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39.73万亿美元,列世界第二位(注:建筑资产总价值为包括公共和私有房产、住宅及商用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和机场交通等基础设施、发电站及供水网络等,世界上首次用建筑资产代替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
  2012年中国建筑资产约相当于GDP的286%,而国际平均水平是284%,即仅仅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认为投资过量的说法还缺乏依据。特别是中国人均建筑资产2.6万美元,世界排名二十四位,大大低于美国的人均12.6万美元(新加坡人均建筑资产15.6万美元,世界排名第一,香港人均14万美元,排名第五)。
  关于有没有钱投资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公有和民营资本两方面来分析。2013年底,我国央行资产为31.73万亿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折合5万亿美元,而同期美联储资产为4万亿美元,欧洲央行资产为3.12万亿美元,日本央行为2.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公有资金是充足的;而据网上资料,2012年底民间资本就首次超过国有资本,这么多民间资本需要有合适的投资渠道来释放。2010年5月,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各有关部委2012年6月底前一共按规定出台了42个配套的相关文件。2013年9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有效落实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激发活力,健康发展的措施。
  笔者在2014年4月某天央视《新闻联播》节目里看到播出三条与利用民间资本的新闻:一是家电商苏宁进驻了电讯行业,移动电讯把“137”号段让苏宁经营和管理。电视画面上出现苏宁工作人员忙着安装服务器,已经装好了几百台,还需要再装几百台。过去移动、联通、电信三巨头垄断电讯行业被打破了;二是民间资本成立私人银行,这放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金融的垄断也被打破,将倒逼国有银行面对竞争,必须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民营资本进入了中石油。同样是2014年4月,国务院推出过去由国企主导的行业中80个项目供民间投资,涉及铁路、港口、清洁能源、信息技术、石油及天然气网、煤制化工和石化产品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014年10月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促进有效投资和创业,即新出台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以外的项目,企业投资均实行备案管理(投资目录内项目属于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和涉及全国重大领域布局、战略资源性开发、重大公共利益的项目)。不到一年时间,国务院两次修订核准目录,大幅度地取消下放投资项目核准。这一举措使过去不管是政府投资项目还是企业投资项目都实行审批制,现在变成了不到10%的属于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审批制,不到15%的实行核准制,超过75%的项目都实行备案制,让民间资本有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事实上各省各地也在高调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湖北省发改委2014年7月20日发布首批95个鼓励社会投资的项目目录,估算总投资2834亿元,涵盖了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油气管网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保护与开发、保障性住房等七个领域。河北省2014年9月公布首批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38个项目总投资额超2100亿元;9月29日安徽首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正式发布,涉及42个项目,总投资额709.53亿元;8月27日湖南省发布124个重大公共项目,涵盖交通、棚户区改造等15个领域,项目将向民间融资1756亿元;9月23日江苏高速公路的投资项目向民资开放,总投资额达4300亿元。在投资减速,各地又急需稳增长的背景下,河南、贵州、广东、江西、陕西、重庆等多个地区都在陆续抛出了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清单。于是社会有投资需求,国家有打破垄断的政策,民间有充裕的资金,让民间资本这个发展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这么多民间投资逐步转化为实物工作量,靠谁完成?唯有建筑业。
  因此在公有资金和民间资本的共同作用下,2014年第4季度及2015年全年,投资拉动将是非常明显的,中国经济在CPI3.5%和GDP7.5%区间的发展趋势是有把握的。GDP增长7.5%的目标也一定能实现。
  以上是从投资角度来分析,再试着从目前各类主要经济指标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来分析:
  除了前文提及到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指标外,还有一些主要经济指标也必须关注。
  2014年1至10月,我国财政收入119642亿元,同比增长8.2%;
  2014年1至10月,外商直接投资958亿美元,与往年基本持平,对外直接投资818.8亿美元,同比增长17.8%;
  2014年1至9月,国家外汇储备38877亿美元,同比增长6.14%;
  2014年一季度,企业的景气指数为128,同比增长28%;企业家信心指数124.3,同比增长24.3%;
  2014年1~10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23427亿元,比同期增长23.4%,高于同期全社会投资3.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3.5%。
  11月份中国借APEC会议传递了经济信心,习总书记在演讲中说:“风险确实有,但没那么可怕,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据笔者理解,从以上指标应该可见经济强韧性之一斑。11月3日,李克强总理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李总理强调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打好发展“持久战”。发展不仅要保持合理的速度继续放大,更要提高质量效益,着力做强。说到底就是要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紧接着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2日起,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个基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75%,A股市场从24日起一下子就连续上涨,多年低迷的股票市场呈现出牛市行情。说明依靠货币政策的调整效果明显。这次存贷款利率下调不对称,各地商贷和公积金贷款的房贷利率全面下调,给投资者看到利好。南京有个碧桂园凤凰城楼盘,央行降息后的首个周末,两天时间卖房两百余套,销售额超亿元,创造了南京房地产近年来的日销售奇迹。此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尤其A股市场通过像沪港通的启动,能够跟境外市场做到互联互通。综合以上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总的趋势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二、从区域经济加大投资态势来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域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根据收集到的部分省区和有关行业2014年前三季度及明年投资情况,就可以看到呈现一派如火如荼之势:
  1、新疆建设兵团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6.29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较1月至8月提高6.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588.72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较1月至8月提高9.2个百分点;
  2、青海省1至9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396.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持续保持快速成长,其中民间投资978.36亿元,同比增长20.6%;
  3、甘肃省1至7月份,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1.34亿元,同比增长22.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国第4位;甘肃还建立了动态项目库,共录入投资规模500万以上项目3.6万个,总投资需7.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55亿元;
  4、10月6日西藏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经国家批准正式开工,总投资664亿元,标志着规划17个梯级电站预计投资2500亿元的雅砻江中上游开发将加速推动。
  5、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新闻发布会宣布,今明两年将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目前在建工程总投资规模达6000亿元;
  6、宁夏回族自治区,截止7月底争取到中央各类专项资金40.15亿元,其带动效应显着,一批民生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7、西安加快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今年计划投资29.5亿元,已完成80%以上。
  8、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东北将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诸如此类,中西部尚且如此,东部省份投资热情更不减当年。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就能发现区域经济建设中少至几十亿,多则上千亿的各种投资信息,为建筑业开拓市场带来大量的机遇。
  三、从“丝路”战略,给建筑业带来的利好分析
  11月22日德国一家媒体报道:中国在过去两周里显得慷慨大方:中国拿出500亿美元筹建其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个新开发银行将为整个亚洲的港口、铁路和电力等方面的建设提供资金。中国还拿出另外400亿美元建立丝路基金,将重新激活从中国经中亚直至欧洲的历史贸易路线。中国也在大力投资非洲。中铁建集团日前获得尼日利亚修建一条长达1400公里的铁路订单。中方将为这个总价值近120亿美元的项目提供初始融资。文章还专门提到:中国领导人宣布,预计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1.25万亿美元,那意味着将比迄今为止的对外总投资量增加两倍。笔者从这“出口转内销”的信息中得到的启发是:中国的建筑业不仅要在国内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更要借助中国投资海外的契机,大踏步走出去。以往我国的经援项目不仅国内派出施工队伍建设,而且也相应带出去设备和材料,在中国参予筹建的亚投行今后投资的项目中,以及用丝路基金投资的项目中,中国理所当然有了比较多的话语权。即中国不仅准备提供资金,还可以提供一部分技术和施工工人。据报道,亚洲的投资需求巨大:仅到2020年,东南亚和中亚国家仅在必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上就需要至少8000亿美元。有前瞻性的建筑企业家会从中发现商机,并未雨绸缪,超前准备走向国际市场的专业人才。这里要多说一句,从资质管理的角度,为了让更多的企业能走向国际市场承揽工程,建筑行业内是不是也应该打破垄断?交通、水利、铁道、机场等专业工程在国内市场上,地方施工企业往往被排斥在招投标之外,基本形成行业内的垄断。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打破垄断,下一步走出去后,工程任务以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为主,仅凭我们原有的专业队伍是远远不能胜任的。能不能眼光放长远一点,专业从事基础设施的老大哥队伍,用合作的形式带带目前属房建资质、但不少已具有一定市政和基础设施能力的“穷哥们”呢?市场蛋糕是足够大的,分一点给兄弟们又何妨?都是代表中国人,合作共赢“走出去”挣国外的钱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国内的“丝路”上的项目,我们更得关注。今年10月西咸新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获得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批准,为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经过近4年时间建设,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区之一的西咸新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0亿元。据悉,西咸新区目前已将46个总投资额达1186亿元的项目列入今明两年开工计划,分别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片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范例等领域。
  四、从推行新型城镇化和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来分析
  推行新型城镇化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无论是大量基础设施,还是学校、医院的修建,无论是生态环境建设,还是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都离不开建筑业作为主力来参与。
  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力争超额完成2014年改造470万户的基础上,提前谋划2015~2017年棚户区改造工作。2014年国开行承诺棚改贷款676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8倍,上半年实际发放棚改贷款2195亿元,占上半年国开行新增贷款的43.6%,支持新增建筑面积2.5亿平方米,惠及棚户区居民213万户。建筑企业应该高度关注国家层面重大战略部署,抓住市场机遇,求得更大发展。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是:2015年中国建筑业的走势不仅健康平稳,而且一定能呈继续上升走势,我深信中国建筑业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dhaniscuber.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