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复苏背后藏危机 深度调整期或将来临

2015年01月14日 10:8 63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2011-2013年,国内多晶硅行业遭遇“寒冬”,2014年多晶硅价格出现了较为强劲的反弹。在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产能过剩后,国内多晶硅行业迎来新的曙光。
  据了解,随着全球光伏产业市场回暖,多晶硅市场也传来诸多利好消息,国内多晶硅企业又开始蠢蠢欲动,一时间,大批企业开始复产,新建、拟建、技改项目也不断出现,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再度来袭。对此,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国内多晶硅行业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如今在面临市场复苏回暖的同时,要充分看到市场背后暗藏的多种隐忧,切勿盲目扩大产能,再度跟风,否则整个行业或将再次遭遇“寒冬”。
  市场“热捧”
  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伴随着各种优惠产业政策的出台,多晶硅价格开始阶段性温和上涨。现货价格从2012年年底的12万元/吨上涨至2013年年底的14万元/吨左右,国内停工已久的部分企业逐渐开始恢复生产。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介绍,进入2014年以来,我国多晶硅行业呈现全面复苏和平稳增长态势。目前,国内在产的多晶硅企业有效产能为每年15万吨左右。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由2013年年初的7家增至目前的16家;多晶硅有效产能利用率达86%,同比提高59%。
  业内人士表示,多晶硅行业的此次复苏,与国内光伏市场的全面启动不无关系。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就在国内多晶硅市场回暖之时,市场再度遭到热捧,甚至出现了一些“过热”的信号。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不完全统计,未来2-3年,我国新增多晶硅产能可能高达15万吨。其中,新建、拟建产能12万吨/年,包括内蒙古9万吨/年、陕西2万吨/年、新疆1万吨/年;通过技术改造新增产能5万吨/年以上,包括内蒙古盾安硅业、内蒙古神舟硅业、亚洲硅业青海公司、江苏中能公司、新疆四川瑞能公司、重庆大全新能源公司等。同时,还有众多新进入投资者,盲目投资现象再次爆发。
  赵家生表示,除了国内新增产能之外,多晶硅进口供应量也会加剧国内市场过剩局面。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复苏仍然比较缓慢,国际贸易争端从未停止,甚至愈演愈烈,国内多晶硅投资过热苗头已现。同时,加上目前现有国内产能及进口供应量,未来国内多晶硅市场供应量将非常庞大,而需求几年内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要充分考虑技术和人才优势以及当前和未来市场供求情况,需要全方位调研谨慎投资。与此同时,加工贸易已成为进口多晶硅规避正常关税监管的主要手段,大大弱化了我国“双反”应该取得的效果,国外通过加工贸易输入中国的多晶硅仍对国内市场冲击较大。
  危机暗藏
  其实,多晶硅行业繁荣背后的危机不仅仅是企业盲目投资和产能无序扩张。
  目前,国内多晶硅行业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在面临国外产品技术不断进步的压力的同时,技术更新换代与淘汰落后产能是国内多晶硅企业必须打破的局面。
  一个无法抗拒的事实是,美、韩、欧盟等多晶硅企业由于掌握着生产的核心技术,对我国本土企业的确有较大的威胁。
  据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工学院院长王亚雄介绍,国内多晶硅行业存在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缺失。多晶硅提纯技术的缺失是我国光伏行业受制于欧美、日本等国的根源之一。
  据了解,现在,多晶硅的生产技术主要为改良西门子法,全球只有美、韩、日、德几家企业掌握这种生产工艺,其生产成本比国内企业有着绝对的优势。然而这些多晶硅巨头,凭借其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不断在国际国内市场压低价格,制造贸易“摩擦”,设置技术壁垒,一度令国内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感到“头痛”。
  一位不愿具名的多晶硅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多晶硅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国外产品的倾销对国内多晶硅市场造成的伤害极大,国内多晶硅企业原本产能过剩,开工率不足,在经历过行业的“过山车”之后,勉强能维持运转的一些企业,面对国外企业持续的“倾销”,形成价格倒挂,不得不被“逼停”,甚至走向破产。
  在业界呼声不断高涨之下,2012年7月20日,商务部发布2012年第40号和第41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业内人士称之为“双反”调查。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自商务部“双反”以来,截至目前,多晶硅进口突击倾销之势仍旧猖獗,低价倾销潮也并未停止,对国内多晶硅产业带来的直面冲击已不容小视。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调查专员宋和平认为,多晶硅行业要长远发展,单靠政府贸易救济是行不通的。在渡过暂时的困境后,企业要痛定思痛,追溯造成困难的根本原因。增加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来抵御风险,坚决不能重蹈覆辙。尤其是国内的大型骨干企业,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大做强,提升综合实力,要在行业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带领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然而,对多晶硅市场形成“威胁”的不仅仅来自产品本身的技术、贸易摩擦等市场因素,一向被业内人士不怎么看好的单晶硅技术产品突然在沉寂多时的多晶硅市场逆袭,并有欲与多晶硅产品抢占市场份额的迹象。
  有业内人士预估,未来2-3年内,高效的单晶硅太阳能组件在国内销量有望大幅增长。单晶硅产品不仅是最有效率的,而且经济性和效率匹配也比较好。
  长江证券市场分析师认为:“单晶硅产品成本下降仍有潜力,海外需求稳定增长,国内市场也逐渐接受其替代多晶硅的趋势,至2018年,单晶硅、多晶硅占比将各达50%。”
  深度调整
  面对国内国际多晶硅市场暗藏的诸多危机,光伏行业专家赵玉文认为,长远来看,光伏行业发展速度积极向上,但仍将处于深度调整阶段。
  民生证券分析师黄彤分析指出,多晶硅企业必须在技术研发方面增加投入,提升全行业的竞争力。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才是行业发展根本。
  据了解,我国多晶硅制造业成本高的原因,除了技术外,产业体制和产业结构矛盾是根本性的。我国多晶硅制造的产业模式是“孤立封闭的生产模式”,而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多晶硅制造企业采用的是“综合的化工联营模式”。
  赵玉文表示,我国多晶硅产业要想从根本上走出产能过剩而产量不足的矛盾怪圈,长远看,技术是一个重要方面,改变产业结构和产业体制才是最根本的。
  国内光伏市场的全面启动,改变了我国多晶硅终端需求受制于国外的局面,支撑了国内多晶硅行业的发展。但是,尽管有政策支撑,我国光伏安装依旧面临不少问题,包括大型光伏电站存在并网难和补贴难以及时到位等问题,分布式光伏电站存在合格的项目选址难、经济评价差、融资难等问题。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多晶硅行业才刚刚起步,而多晶硅作为能够满足未来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基础原材料,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企业必须在技术研发方面增加投入,提升全行业的竞争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才是行业发展根本。同时,国际贸易摩擦,单晶硅产品的逆袭也是国内多晶硅企业必须重视的市场因素。
  内蒙古锋威新能源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永强表示,多晶硅行业不能忘记过去几年的“大起大落“的市场行情,要把握好投资尺度,理性发展,否则产能过剩危机将再次来临,给整个行业带来灾难。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dhaniscuber.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