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给新能源汽车拖后腿?锂电池或迎发展期

2015年04月01日 9:11 304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7.85万辆和7.48万辆,比上一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比上年分别增长2.4倍和2.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比上年分别增长8.1倍和8.8倍。
  纵向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飞跃性进展,但对比传统汽车的庞大基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可谓九牛一毛。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在消费者心中普遍接受度不高。
  大家对新能源汽车偏见多源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和价格过于高昂,事实上,对充电设施的担忧源于对续航里程的担忧,而续航里程归根结底还是动力电池的问题。而难以下压的价格也多因为动力电池成本高。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供应不足的问题又日益凸显。似乎动力电池拖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后腿。
  因此,不管是政府还是整个行业对电池都体现出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就曾多次调研动力电池研发生产,他强调,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加快动力电池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动力电池实现革命性突破,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也曾多次随马凯副总理参与调研,感慨颇深,日前他在博客中对我国动力电池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要加强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其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跟上世界先进水平。因为锂离子电池的化学工业特性决定了性能先进的产品成本会更低,一旦落后就是失败。当然,安全性也绝对重要,安全性差的产品再便宜也不能用。而我国锂离子电池的生产企业相对分散,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不如日本、韩国。因此,必须联合各方力量加强基础研究。对此,去年汽车行业和电池行业多家联合成立的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责无旁贷。国家也应将新型电池研发(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和下一代动力电池)列为重点支持。
  第二,要重视全产业链的发展。即在研究电池材料配方的同时,要兼顾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注重电池原材料、电池单体、电池包、电池管理技术同步发展;还要注重电池及原材料的测试和生产的技术与装备。检验我们有没有跟上世界发展步伐的标准,不是发明与专利数量,也不是实验室样品,而是物美价廉又安全的产品。在全产业链发展中,还要特别注意国际合作。应积极支持电池及原材料生产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学习国际经验,进入国际大循环。
  第三,动力电池是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短板。在去年电动汽车生产销售暴涨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电动汽车使用者都要特别关注这些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电池性能衰退问题。
  第四,尽快改变我国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的分散局面。国家应扶强扶优,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应集中采购,地方政府应放弃各地都要支持当地电池生产的做法。
  据了解,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使用率普遍偏低,一方面技术不够成熟,安全性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价格相对昂贵,因此市场上8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仍使用铅酸蓄电池。
  但事实上锂电池具备很多优点,如体积小、质量轻、工作电压高(是镍镉电池,氢镍电池的3倍)、比能量大(可达氢镍电池的3倍)、循环寿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等。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厂家意识到锂电池的作用,各大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也纷纷开始扩产布局产能。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17年,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将暴增至400%,达200亿安时,超过2013年全世界产能的2倍多。
  上月,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了电池和电机的具体目标。其中,轿车动力电池的单体比能量2015年底要达到200瓦时/公斤,这比2010年提高了一倍;2020年达到300瓦时/公斤,这对动力电池是极大的考验,锂电池将会是厂商最佳选择之一,无疑也会催生锂电池的发展。业内预期,2016年之前锂电池或将进入供应紧张的阶段,锂电池生产企业将迎来业绩持续高增长阶段。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dhaniscuber.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