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打造新宜居
2015年06月03日 8:55 2866次浏览 来源: 建设报 分类: 建设工程
10年前,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将北京2020年的城市功能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宜居城市”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文件中。
2005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要求“把宜居城市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此后,“宜居”的口号为中国更多的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普通公众所重视,地方纷纷开始行动起来,如广东省提出建设“广东绿色住区”,江西省提出“生态赣鄱千分美,宜居城市万家乐”、“山清水秀、生态赣鄱,文明和谐、宜居城市”等生态温馨的主题口号,杭州提出“构建和谐人居、品质生活”,把杭州打造成“生活品质之城”等等。虽然提法不尽相同,也各有侧重,但实质都是为了创造一个更适合居民居住的高品质高质量的宜居城市,如今,“宜居”早已不是新鲜词,而十年宜居建设一路走来,在发展的新常态下,也催生出了新的变化和要求。
新举措与核心理念相融合
随着北京动物园服装市场出迁河北,城市经济业态开始为了环境维护而转型,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事实上,就传统宜居理念而言,这也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对此,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周毕文认为,要想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宜居城市,就必须要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形态,有此基础,才能谈到城市品质、生活质量的层面。他举例指出,如高效生态农业就不可放弃,尤其针对城市近郊的农业发展,除了要增加对农业投入,更要有意识地引导农民加大对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的培育和种植,增加对城市的供应;同时要对引进的工业项目进行筛选,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积极鼓励发展生态型、科技型项目。对已有的工业项目要认真抓好环保工作,切不可做透支式发展;全面推动现代服务业,确立金融、物流、会展、贸易、信息、旅游、文化服务等第三产业的主体地位,加速提升城市的功能质量。“‘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时期显然已经过去,有选取、有放弃,才能向宜居宜业的目标前进。”他说。
谈到新形势下的居住话题,周毕文认为,“住有所居”这一标准不能改变。“近年每推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即受到广泛关注。可以说,政府对于优化房地产市场结构、制定相对合理价格的理念一直在推进。”他指出,要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通过加快经济适用房和拆迁安置房建设、加大危旧住房改造、推进廉租住房制度等途径,多渠道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和拆迁户的住房困难,增加百姓生活的安定感和幸福感。
同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全面落实普通商品房住房配建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加快繁荣区块保障性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进度,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后顾之忧。逐步建立市场配置与政府供给相结合的“双轨制”住房体制,鼓励更多民营资本参与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休闲地产、养老地产等业态地产建设,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谈到宜居城市时的高频词,也是宜居概念的核心内容。10年的宜居城市建设路,无论城市建设如何变迁,这一理念一直未变。“城市政府做任何事情、制定任何政策,都要首先考虑这件事是不是有利于老百姓,是不是符合老百姓的根本利益,要接纳居民、企业、学者、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让不同利益群体有机地参与到宜居城市的建设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发展初衷,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城市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群众。”周毕文指出,“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政府需要进行自身创新,为百姓提供‘发声’的平台和机会。政府根据自身财力物力,并结合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尽力满足百姓的愿望需求。”
宜居也要聪明发展
水、电、交通等,这些生活要素的现代智能化,让如今的城市宜居建设开始与“智慧”理念紧密相连。“当下,智慧型的发展观对于宜居至关重要。”周毕文说。
如智能电网和水资产管理,不仅让居民生活更便利,也让城市更绿色更生态。应用再生能源水电、核电等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发电区一般离消费电力区较远,智能电网可以减少长途输电带来的电力损耗,并将静态电网转为动态电网,加速电力传输;对于大城市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可通过对污水的处理和循环再利用以及引用水的净化,来保障城市用水,而且各污水处理厂也纷纷开始采用先进技术以提高水资产利用效率,节省污水处理成本。
此外,绿色智能楼宇建设为节能注入强大动力。全球40%的电力用于楼宇,楼宇的节电潜力很大,照明占楼宇用电比例近一半,节能灯是普通照明灯能耗的20%,且使用寿命长,使用节能灯不仅省电,还节省材料、环保。还可以通过空调、太阳能应用、建筑保温材料应用、雨水搜集二次利用等对房屋进行升级改造。
随着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私家车运行数量增加,智能交通管理需求激增。路口的交通控制设备、机场和闹市区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能够提供更多交通信息,协调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行。“在生态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干净节能的电动交通系统是城市必不可少的配置。”周毕文说。
2005年“宜居”还是新鲜的热词,发展至今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疾行的脚步开始放缓,需要携上更加富有人本色彩的理念走下去,宜居理念正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践行,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dhaniscuber.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