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多晶硅行业产能分析
2019年08月09日 8:56 5072次浏览 来源: 光伏之家 分类: 光伏
2019年中国多晶硅行业产能分析,多晶硅料对外依赖度呈现下降趋势
一、多晶硅行业概述
多晶硅是光伏行业的基础原材料。光伏产业链分为上游多晶硅,中游硅片、电池片、组件,以及下游光伏发电系统三大环节。其中,多晶硅作为光伏产品制造的基础原材料,有产能投资金额大、技术工艺复杂、投产周期长等特点,具备较高的进入壁垒,行业附加值较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多晶硅按照产品纯度的不同,可分为工业硅、冶金级多晶硅、太阳能级别多晶硅、及电子级别多晶硅。用于光伏生产的是太阳能级多晶硅,一般纯度在6N~9N之间,国标根据具体的参数差异将太阳能级多晶硅分为太阳能一级、太阳能二级、太阳能三级。电子级别的多晶硅对于产品纯度要求更高,一般要求9N以上,应用于电力电子上的硅材料纯度要求更高,通常要求纯度达到11N以上。太阳能级多晶硅处于晶硅光伏产业的上游环节,多晶硅料经过融化铸锭或者拉晶切片后,可分别做成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进而用于制造晶硅电池。
二、全球多晶硅行业产能及产量分析
2018年底,全球多晶硅的名义产能为59.8万吨,其中,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名义产能为38.8万吨/年,海外产能为21万吨;2019年上半年,全球多晶硅的名义产能为64.2万吨,其中国内的多晶硅的名义产能为43.3万吨,海外产能为20.9万吨,全球多晶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越发明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尽管国内多晶硅产能规模持续扩张,但较其下游硅片(占比90%)、电池片(占比75%)、组件(占比75%)等环节而言,全球生产份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与多晶硅直接下游硅片环节相比,全球份额仍有30%的差距,这造成了长期以来国内多晶硅产量难以满足下游需求,需依赖进口补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截止到2019年6月底,国内多晶硅企业名义产能超过万吨级别的有保利协鑫12万吨,新特能源7.2万吨,永祥股份8万吨,新疆大全3.5万吨,洛阳中硅2万吨,亚洲硅业2万吨,东方希望3万吨,内蒙盾安1万吨,江苏康博1万吨,内蒙东立1.2万吨,十家产能共计40.9万吨/年,约占国内总产能的94.5%,头部企业的市占率在稳步提升。预期到2019年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将达到将达到53.8万吨/年,主要增量来自下半年大全新能源3.5万吨产能,东方希望5万吨产能,天宏瑞科1万吨产能,其他产能1万吨的扩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成本和质量的要求下,目前市场上万吨以下的落后小产能以及海外高成本旧产能将陆续被淘汰,龙头持续加码低成本产能扩产,市场份额将望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预计2020年国内多晶硅行业CR5有望从2018年的59%提升至79%。
三、进口多晶硅料的依赖度呈现下降趋势
多晶硅料的下游是硅片环节,2018全球硅片约90%以上的产量在中国,中国多晶硅产能在全球产能占比为61.6%,国内供应还暂时无法满足国内需求,需要依靠进口,2018年我国进口多晶硅料14万吨,同期国内多晶硅料产出25.9万吨,进口硅料占比35.02%。但由于国内新增产能不断释放,我国对于进口多晶硅料的依赖度呈现下降趋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多晶硅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价格将持续降低。使用成本偏高是阻碍光伏发电大范围应用和国内光伏市场启动的重要因素,而占据整个光伏发电成本40%左右的多晶硅价格下降,就成为光伏发电真正走向生活的必然要求。目前全球光伏发电终端市场的价格在下跌,虽然我国也陆续进行技术改革,也取得了部分成效。但想要维护这个市场,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必顶要持续下跌,多晶硅生产也必顶尽快完成技术改革,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尽快占领市场。
2、行业整合加速。小型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及人员进行技术研究,也没有实现规模化效益,很难与大型企业竞争。因此,要降低成本必须对行业进行整合否则将面临亏损破产。规模化生产对于降低产品单位成本至关重要,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目前,行业也开始呈现逐步整合的特征。
3、技术和工艺日趋完善。近几年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行业的技术发展迅速,生产工艺不断成熟,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高,未来预计将达到20-22%,较目前的转换效率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所用硅片的厚度也在持续降低。从总体趋势而言,技术进步及工艺改善将不断降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成本,推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行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责任编辑:张雪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dhaniscuber.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