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5.31新政”一年后:越来越多的国企进场

2019年09月16日 9:15 425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光伏   作者:

光伏“5.31新政”一年后:越来越多的国企进场,民企国企携手成为“一家人”

9月5日,两家港股上市公司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与协鑫新能源(00451-HK)就可能出售协鑫新能源51%股权作出进一步公布,称潜在买方已完成对协鑫新能源的初步尽职调查。

协鑫出售资产的现象发生在这一年并不是偶然。事实上,不管是是资本市场的买卖,抑或是领跑者项目,无不显示出,国有企业在加速进场。业内多位观察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5.31新政之后,光伏市场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民企转卖资产现象频出,而买家则多数来自资金充裕、融资能力更强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这一次是选择了主动拥抱彼此,展开亲密的合作。

业内观察人士认为,尽管以五大电力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在光伏领域还不甚重视,相较规模分散的光伏,他们甚至更加青睐风电项目,但就在这两年,他们的目光开始真正投向光伏。

这看起来像是一种因缘际会:一方面,在巨大的补贴缺口下,民营企业现金状况堪忧,另一方面,在传统煤电较难盈利且被政策遏制的前提下,出于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提升新能源业务比重的目的,国有企业则需要寻找业务增长点,而光伏则成为最为合适的标的。

北京先见能源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淑娟认为,这样的合作,发挥了彼此的优势,对双方都是皆大欢喜。不过,强烈倚赖政策推动的光伏产业,短期内依然面临着复杂的外部形势。

国企进场

协鑫新能源的潜在买方位为华能集团。今年6月3日,朱共山发表了题为《能源变革正当时,全球光伏再出发》的演讲,称“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甚至将突破我们想象力的边界”,不过仅仅一天后,协鑫集团宣布拟将旗下光伏电站上市平台协鑫新能源 (00451.HK)51%的股权出让给电力央企华能集团。

华能拟收购协鑫集团旗下资产包,被认为是近年光伏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变动下的一个典型。2018年11月,舒印彪调任华能集团,华能即开始发力新能源。在2019年华能集团工作会议上,这位华能新掌门提出要“实现两个突破”。其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被提至战略高度。“舒印彪去了华能之后,对新能源定位很高,并且企业发生了相应的管理上的调整。”业内人士向经济观察报透露,“目前华能现在将权力下放给了新能源的二级企业,也即华能新能源下的二级公司可以就新能源项目自行做出决策,并在总部备案,这大大缩短了此前的决策流程。”

仅仅在两、三年前,情形还不是这样。上述人士认为,彼时,五大央企电力集团中,只有国电投对光伏还算比较重视,其他几家在这一领域处于空白,但从这两年,五大发电在光伏上的用力已经显而易见。

王淑娟认为,目前相对民企,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在光伏领域的不断作为已经成为一股趋势。她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光伏电站的交易量特别大,基本上都是民企卖给国企。”

与此同时,在光伏领域的“领跑者”项目中,呈现央企、国企“领跑”的态势。“光伏领跑者计划”是国家能源局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实行的光伏扶持专项计划,根据这一项目计划,国家部分用电项目将优先采用“领跑者”先进技术产品,政府将在关键设备、技术上给予“光伏领跑者”计划项目市场支持,各级地方政府使用财政资金支持的光伏发电项目,采用“领跑者”先进技术产品指标。

2019年,在7大应用领跑基地33个标段的投标中,共有国家电投、中广核太阳能(3.340, 0.01, 0.30%)、中节能太阳能、北控清洁能源、正泰新能源和晶科电力6家企业独立中标,以及三峡新能源&阳光电源(12.640, 0.38,3.10%)、晶科电力&陕西化工、晶科电力&通威股份(15.120, 0.65,4.49%)、中广核太阳能&林洋能源(4.680, 0.05, 1.08%)、晶科电力&京能清洁能源、晶科电力&国开新能源,合计6个联合体在竞标中胜出。

其中,中标的民营企业有正泰新能源、阳光电源、晶科电力、通威股份和林洋能源5家,剔除晶科电力以联合体的身份竞标,其他民企中标数量较少,中标规模较小。

王淑娟认为,近年来国企在光伏市场比重加大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她预测,在地面电站中,国企占绝对的优势,在分布式领域民企企业更加更加活跃一些。未来,国企在光伏领域的投资、收购行为会更加地频繁。

联姻

为何国企在光伏领域频频进击?

王淑娟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资金优势是重要的优势。光伏的运营成本很低,主要的投资就是初始投资,初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很大,而这样的资金倚赖银行融资,而在贷款条件上,国企的优势十分明显,利率显著低于后者。

近几年,光伏企业补贴被拖欠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使得企业的现金流十分困难。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只能出售电站这样的方式,来换取一部分现金流,而国企的资金相对是较为充裕的。

王淑娟同时提到,在国家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煤电开发建设被抑制,国有资产的要寻求保值增值,必须要有新的投资方向,而相对于其他新能源例如风电,光伏是最好的投资标的。在此前提下,国企与民企的合作也愈加地频繁:一方面,国企有资金、融资能力的优势,一方面,民企具有运营的优势。

从新能源发展的历史看,光伏的成本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一直在不断下降,但风电会出现阶段性上升的现象。一位业内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如今好的风电项目其实很难找,三北地区已经不再按照原来的常规方式去操作。

一家大型民营光伏企业高层向经济观察报回忆称,国企,尤其是央企,在此之前相对更愿意去做的是风电,对于彼时行业规模尚小且分散的光伏不甚看重,但如今,风电开发的优选之地本身已经越来越少,而光伏的优势也在逐渐显现。

不过,光伏面临的困难也依然多面而复杂,这其中,有自身资金紧张的压力,有来自电网的压力,也有行业整体天花板的压力。

2018年底,累计电力装机结构中,火电占比60%,水电18%,风电10%,光伏9%,核电2%,生物质发电1%,而在消费结构中,火电占比68%,水电18%,风电6%,光伏3%,核电4%,生物质发电1%。

从过去看,光伏年装机量在“十一五”期间增长了50倍,“十二五”期间增长了7.5倍,十三五期间,2017年达到历史峰值53.06GW,但紧接着在2018年伴随“5.31新政”,下降至44.26GW。

王淑娟介绍,接下来,十四五对于光伏装机规模的规划,将会是重要的节点。“‘十三五’期间的装机一直维持在40GW上下规模,那么十四五会有多大规模装机,现在争论也很多。”王淑娟告诉经济观察报。此前,来自协鑫集团一位高管曾预测,十四五期间的光伏规划量可能仅能达到25GW的水平。

王淑娟分析,如果真的被压缩到一年25GW的规模,那么意味着,首先光伏行业不会再有大的发展,其次,会有一批企业受制于天花板而死掉,如果是这样,未来的形势会很严峻。

王淑娟认为,十四五期间最低应该要达到一年45GW的规模水平。原因在于,按照现在一年6万多亿度电的用电量和一年5%的发电增速,那么一年大概是3400多亿度电的用电量增量,即便存量不动,增量中药实现能源变革,其中15%来自于光伏的话,那么也需要大约45GW的装机量。

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王梦松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光伏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但政策可能会是短期发展的一个天花板。

责任编辑:张雪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dhaniscuber.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